三歲半時因為腦膿瘍三次腦部手術住院時的欣宜。


  星期一回去阿嬤家時,阿嬤不經意的撫摸了欣宜的背部一下,突然欣宜就歇斯底理地猛搥猛打阿嬷,當下我和欣宜爸趕緊拉開口中一直碎碎念著:「我不喜歡別人摸我~我不喜歡別人摸我~我會很不舒服……」的欣宜,為了不讓風暴繼續延燒,我們趕緊帶著欣宜離開阿嬤家。

  坐上爸爸的車後,頓時內心五味雜陳,一方面覺得心疼阿嬤,另一方面無力的看著一臉無辜、口中一直念念有詞的欣宜,我真有說不出的委屈與無奈,心中充滿了懊惱,我獨自扶著頭,疲倦地流下淚來……。 

  而在前一分鐘還在瘋狂狀態的欣宜,此刻她的心情似乎逐漸沈澱下來,我問︰「為什麼要打阿嬤?」

「因為她摸我的背,我不喜歡別人摸我,我覺得很不舒服。」欣宜一臉委屈的表情。

「你不喜歡她摸你,你可以告訴她,你不喜歡她摸你就好了啊!」我說。

「可是她聽不懂我說的話啊!所以用打的比較快。」欣宜馬上理直氣壯的說。

「不管你有多麼不舒服、多麼生氣都不可以打人,好嗎?」我正色的糾正她。

「可是我不喜歡別人摸我,我會很不舒服啊!……」

一路上欣宜就一直嘟噥著︰「我不喜歡別人摸我,我會很不舒服啊!……」




「就是摸她一下,有這麼嚴重嗎?」

  隨著先天性心臟病手術的進步,讓許多類似欣宜這種「側畸症合併複雜先天性心臟病」的病兒可以存活下去,可是這條醫治的路卻是一條令人心酸坎坷的路。為了延續這些苦命孩子的小生命,就必須歷經一次又一次的開心手術,在與死神拔河的過程中,醫師雖然盡心拯救生命,可是許多被搶救回來的生命,卻是伴隨著神經學合併症。

  欣宜在一歲半時,曾經因為醫療疏失造成她腦部嚴重缺氧,而呈現植物人狀態。經過十幾年來耐心的復建與教導,很幸運的,她已漸漸恢復一些基本的功能。但是當時腦部的嚴重缺氧,讓她的心智發展已經受到損傷,呈現輕至中度智能障礙,所以她現在雖然已經十七歲了,可是她的心智年齡卻只停留在「七、八歲」的階段。

  除了心智障礙,先天性心臟病可能也改變了她腦部的血流、氧氣的輸送、導致中樞神經受損。平時也因為嚴重缺氧(血氧濃度只有60左右),氧氣輸送不足、血液太濃稠,而常常造成腦部中風,癲癇發作……。 

  也因為長期嚴重缺氧,而使得她的觸覺神經核受到傷害,合併有感覺統合失調的問題,對於聲音、觸碰、溫度等等的感覺和一般人有差異,環境中若有引起她不舒服的因素,就會產生情緒失控的激烈反應。所以孩子的情緒失控,有時並不是個性問題,而是因為感覺統合理論中的「觸覺調節失調」,也就是孩子的中樞神經系統,對調節與解讀碰觸皮膚、毛髮的觸覺刺激出現障礙所致。

  觸覺刺激是幫助孩子與外界環境互動,協助他擁有良好人際關係的主要觸角,如果發生嚴重的觸覺調節失調,就會造成個體對觸覺刺激產生防禦的現象,這就是一般人常說的「觸覺防禦過度」(註)。

觸覺防禦的現象,特徵如下:

1. 不喜歡讓人碰觸身體或臉部,對日常活動如洗頭、洗臉、剪指甲、剪頭髮等感覺厭惡。

2. 對旁人不小心或輕度的碰觸會出現攻擊性反應,因此常常發現他有防禦性打人、推人的動作出現。

3. 感覺較一般人怕癢、甚至很在意衣服後面的標籤。

4. 情緒經常處在不穩定的狀況,容易莫名地生氣、哭鬧。

5. 個性偏執、不喜歡學習新的事物。

6. 怕生、退縮,較易與親人相親近,且依賴感重。

7. 不專心、容易分心。

8. 到人多的地方會想回家。

  這些觸覺防禦的現象,欣宜全部都有,她對於觸覺、聽覺特別敏感,不喜歡旁人碰她,不喜歡吵雜的聲音,對某些語詞也特別敏感,衣服後面的標籤全部要剪掉,喜歡用手指甲摳自己的皮直到流血,她才會覺得舒服,不高興時還會敲打自己的頭……等等。

  這就是為什麼當她感覺到有人要碰她時,她的反應會那麼激烈,因為她真的很不舒服,但是她又不太會溝通,也不擅表達情緒,因而就以較本能的方法,像哭鬧、打人或自傷等行為來表現。

  從以上這些具體行為,我們可以瞭解欣宜這些異於常人的行為,其實是神經系統上出了問題,並非孩子沒有教養。可是看在別人眼裡,欣宜真的像是個沒有家教的孩子,別人總會質疑我們是怎麼教孩子的,為什麼她會那麼沒禮貌。所以在陪伴她成長的歲月中,我們真的有著千言萬語都不足以形容的感觸。

  當年曾經被醫生宣判會成為植物人的欣宜,已經十七歲了。然而看著她從全身癱瘓,到重新學習翻身、爬行、站起來、跌跌撞撞地踏出第一步;看著她的手從扭曲變形,到經過復健,學習如何拿湯匙、拿筆,到今天可以自己吃飯,可以打電腦,可以寫字,可以完成一幅水彩畫。

  看著她從完全不講話,到呀呀學語,到今天可以應付日常生活的對話;看著她從稍不順心就出手打人,到今天也會分辨自己行為的對錯,有時犯錯了,也會道歉希望我們原諒她;看著她從以前,帶她出去外面用餐時,常會在大庭廣眾之下亂發脾氣,亂摔東西,害得我不知如何自處,到今天我們已經可以很愉快的在外用餐了;這些都是日復一日,一次又一次的教育,數不盡的叮嚀換來的。

  走筆至此,又不得不承認她是一天天在成長,在進步,在懂事,她會在你忙碌時,突然問你一句:「媽媽你累了嗎?我幫你按摩。」她也會在你做好吃的點心給她吃時,摟著你的脖子說:「媽媽煮的東西最好吃,謝謝媽咪!」幫你做了一件事,馬上就會問:「我乖嗎?」我如果說:「很乖。」她就會很高興的摟著我的脖子:「我最愛你了。」

  每天晚上臨睡前,當我念完故事,她總是要我陪著她。有一天,我對她說:「你已經是大孩子了,只有baby才要媽媽陪。」她竟然回答我說:「那爸爸是baby嗎?為什麼他要媽媽陪?」世界上還有什麼比這樣的童稚心語更迷人?她使我這個做母親的忘卻了辛苦,忘記了她的無理取鬧,回想著她成長中的片片斷斷,都變成了一串串難忘的回憶。

  「為母則強」,在女人的一生中,再也沒有比生兒育女的任務更辛苦,尤其是生養身心障礙的孩子更是艱鉅的任務。聽著孩子哭哭啼啼,毫不講理時,我才發現原來自己也有那麼好的耐性,聽著孩子牙牙學語,掙扎著表示他的心意時,自己也會為了聽懂那種只有母親才懂的兒語而高興。

  看著欣宜的成長,心中總是充滿了感恩,卻也不得不感嘆時光的飛逝,十七年,看到、學到了不少知識和人生經驗,卻也在不知不覺中,付出了許多。回想這十七年的生活,我們走的牛步,卻是步步穩固,沒有捷徑取巧,但是面對欣宜三不五時的情緒失控,內心仍不免充滿了無力和挫折感。

  在「200個亞斯伯格症教養秘訣」一書中的作者布蘭達所言:「正面回應亞斯伯格的挑戰,找出孩子存在方式的『寶藏』,……想像他的困難和受苦—一天到晚過著感受被誤解和為世界所困惑的生活,一定會非常令人沮喪。……孩子的粗魯行徑其實只是誠實的行為。……」

  在《A Smile as Big as the Moon愛因斯坦的孩子》這本書談的是一位特殊教育老師為幫助障礙孩子,爭取參加太空營的歷程。書序中,作者這麼說:「他們大半輩子都是邊緣人,有時候,他們過去所受到的創傷會嚴重得無法平撫。這些孩子會考驗你的耐性,也會令你心碎。每個孩子的問題都沒有簡單的方法可以解決……。當然,你試圖解救每個孩子,但有些情況非你所能掌控,老實說,有的孩子根本不甩你,也不希望你解救他。有的孩子情況好轉,有的孩子則每況愈下,實際情況就是如此。」

作者最後的結論是:「我們接受現實,但不會因此就不再關心這些孩子。」

  教養一個像欣宜這樣特殊的孩子,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我相信只要秉持著愛心、耐心和不灰心,一定可以讓她有所成長的,僅於此,自勉之。也懇請大家用同理心去體諒這樣弱勢孩子的處境,請接受孩子偶發的無法控制行為。

她真的不是故意的!謝謝大家! 

~只是我要如何去和阿嬤解釋這些複雜的原因呢?唉!~


參考資料:
觸覺防禦‧讓孩子情緒失控 (註)


延伸閱讀:我不是故意的

                 復健治療

                 我的人生修鍊

     側畸症合併複雜先天性心臟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愛在生命缺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