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先生是一位個性溫和開朗,待人誠懇寬厚、做事認真負責的人。只是不管工作多麼忙碌,放假日,他就是一定要去打高爾夫球、去騎車、登高山。(除了颱風天他才會乖乖待在家〉
有時和他抱怨幾句,他也從來不動氣,但是堅持己見,他總是堅決的說:「打高爾夫球、騎車和登山是我的興趣,我不想放棄」。雖然如此,但是基本上他是個愛家、愛孩子、疼老婆的人,對他,我的心中滿是感恩。
起初對於夫妻之間的相處,難免磨合、衝突、覺得委屈,甚至感到若即若離的難受,加上也許是童年時期的分離創傷,造成我從小就一直害怕分離、害怕被遺棄。每次他要出遠門(尤其是他在廈門工作的那兩年),揪著心看著他離開時,我總是命令自己不許哭,卻還是在結束道別的剎那,情緒像波濤一樣澎湃泛漫,依然阻止不了自己的眼淚,彷彿又回到童年的孤苦無依,不知道為什麼總是悲觀的深信,這就是離別了,我會就此被遺棄,再也回不到溫暖的懷抱裡。
每次為這事哭起來總是大把大把的淚瞬間滑落,默默的啜泣。一見我哭,先生也只能慌張地陪著,頻頻問:「我只是出去幾天而已,為什麼這麼傷心?」我也答不上話,只能不停地搖著頭。
隨著時間與歷練,我慢慢摸索練習出一套面對離別方法,不再輕易陷入各種負面情緒的泥沼裡,而且受負面情緒影響的時間一次比一次短,讓自己有更多的時間開創其他更有價值的事。
分離是一段從痛苦中反省而強壯的過程,並從中發覺自我獨立與自我成長的潛能。時間沒有任意門,我是走了好久、經歷了好多生命的歷程與衝擊,才慢慢的學會放下對先生的期待,不斷地學習接受和放下,不斷地摸索著自我調適心情。然後發現,放手,反而更輕鬆,更自由。
所以,雖然上星期先生又出遠門去完成他騎單車東進武嶺的夢想(他已經單車環島和東、西、北進武嶺N次),但是這次他離開家後,我的心中竟然沒有半絲離情別緒,我也沒有哭。他不在家時,我除了整理家務,也忙著照顧花園裡的植物,或是窩在書房看書、畫畫、聽音樂、念經或賴床,我練習發現生命裡的美好,享受寶貴獨處的每一刻。或喧囂熱鬧,或兩情相悅,或寧靜獨處,都是生活的內容。我已學會把握當下,微笑送往迎來,守素安常。
元曲裡稱所愛的人為「可憎」,實在傳神。先生確實是可愛又可憎,他又好又壞,又完美又無賴,當別人說我嫁了一個好丈夫時,我一定撇著嘴說:「他才不好呢!」可是別人說他壞時,我卻又血氣翻湧的替他辯護。自古以來姻緣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也許就是如此吧!
四十年悠悠的歲月轉眼流逝,有時想想也真是不可思議,我們兩人除了真心相愛,其實是完全不一樣的人,兩個個性、愛好、興趣、生活習性都不相同的人,要生活在一起數十年,是多麼不容易的一件事啊,唯一能做的,就是互相遷就,互相包容,是枷鎖還是幸福,全在一念之間,自己心念一轉,也找到了婚姻與愛的平衡點,心情也就豁然開朗起來。
回想自己以前那份濃得化不開的哀愁,忍不住也為自己的多愁善感而感到好笑,幸好當年的他沒有被我瘦瘦的愛困住,依然豪邁的向前邁進,四十年來,自己也在婚姻生活中體會成熟,如今他出差或遠遊,我獨當一面的負起了照顧家的責任,和當時的心情是多麼的不同啊!
經過這些年來的風吹雨打,我已經不再那麼脆弱而消極了,不知自己是否應該高興自己的開朗,還是應該惋惜已經失去了那份細緻的情懷!有人說:「婚姻生活,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希望自己在載浮載沉中,也是不斷的前進開朗才好。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