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f4.wretch.yimg.com/wanda0417/12/1242426538.jpg  

  看著父母當年結婚時的相片,相片中的新娘,畫著豔麗的濃粧,頭上帶著綴著珠寶花冠,還穿著一襲每個女孩夢寐以求的嫁紗,當年的母親,是否真是如此繽紛的心情呢?是否一如其他即將踏入禮堂的新婚夫妻,父親和母親曾經互許承諾,誓言彼此恩愛一輩子呢?在執起伴侶之手的同時,即已結下生生世世的約定。

  印象中,爸媽恩愛的日子不多,我不知道他們究竟發生了哪些事?才造成今天的局面,想必母親應該為此感傷了很長的一段時間吧?但,母親對於父親,是否還有著愛?當年的誓言是否依然縈繞耳際?年少時的深情難道只能是一段錯誤?

  在那些無助的夜晚,媽媽是否曾經掉過眼淚呢?記得國小的國語課本裡,有一課描述著作者小時候為了抓長得像星星的螢火蟲,不小心在甘蔗園裡迷了路,後來被大人們找到了,作者在母親心急的臉上,看見潸潸的淚水,發現『媽媽的眼淚像星星!』

  是啊,媽媽的眼淚像星星,可我好像從來沒看過。母親是如此地堅強,從不輕易在人前落淚,可背過頭去的時候呢?我想,母親的臉上一定曾出現過星光。思緒飄回自己的原生家庭,想著自己兒時目睹家庭暴力,害怕地看著杯盤與碗筷齊飛的恐怖經驗,還有父母離婚後的多舛命運。

  我掉入時間的漩渦裡-我六歲那年,才三歲的弟弟因病去世,當時為了醫治弟弟的病,家裡背負了一大筆債務,媽媽為了幫忙還清債務,從此就離開家鄉遠赴台北當裁縫師,在交通與通訊都不發達的五O年代,因為路途遙遠,所以媽媽久久才能回家探望我們,我的童年就在漫漫長夜裡含淚呼喚媽媽的日子裡度過……。

  十二歲時,我就被父親送到台北求學,所有的破碎、修補,都是自己一個人獨自完成的,也因此覺得好寂寞、好寂寞。經過漫長的少年、青年時期,在人生的路上,一直不明白自己要追尋什麼?對自己的一切也都不滿意,這樣格格不入地一路行來,已然哀樂中年。

  從小就一直害怕分離,所以每次與心愛的人離別時,心中總會昇起一股悲酸之情,彷彿又回到童年的孤苦無依,這種孤單的感覺,我無法告訴別人,只能自己獨嚐,太多的惆悵怎堪細訴始終?只能在每一個夜晚,努力的度過,努力的讓自己對明天有盼望。 

  曾經,弄不清是怎樣的心情,為何分離總是這般的艱難?直到近日一直重複夢到媽媽的影像,一直停留在我喊著:媽媽~媽媽~,伸手想抓她,她卻越走越遠……。 

  我終於稍微了解自己的傷痛為何無法終止的原因,原來是內在最深的渴望一直無法實現、也或者一直被命運破壞,使我那份希望能有穩固依靠的渴望屢次幻滅,似乎沒有一個人會不離不棄的在我身邊……,包括父母、手足、先生、孩子……。

  後來母親因癌症病逝,我也永遠失去了一個對母親親口表達不捨與道別的機會。而這段童年創傷陰影也成為我生命中最重的傷口,她如鬼魅般地在陰影處一直跟著我,如夢魘般不斷在腦海中盤旋、擴大、糾結……,極力想拋卻,卻又揮之不去。

  原來,源自於童年時期與父母的兩地分居帶來的離異創傷,讓我充滿了不安全感。只要與所愛的人分離,所體驗到的過度痛苦和心痛的程度,就遠遠超過了我所認識的大多數人,即使在經過這麼多年之後,每當我經歷一次分離,就好像又重新經歷童年與母親一次次分離的痛苦。

  我終於清楚的了解到我痛苦的根源,其實就是躲在自己內心黑暗角落,那個受傷、充滿害怕的小孩,那段刻骨銘心的傷痛,悲傷、失落、孤獨、自責、怨恨,這一切都讓人無法承受,可是沒有人可以解開我心中的結,無論怎樣的心情,都只能獨自擁有。

  但撕心裂肺的痛楚不該長時間的困擾著我,我希望我能在最短時間內撫平創傷,擺脫傷痛的記憶與情感。終於,近日讀到一篇大將軍郭的文章:

《他們不是“禍害”你,而是“拯救”了你》文章內容說:……如果說時光倒轉,你未滿十八歲,很多東西是你無力擺脫和改變的,我可以理解。但現在,你已經是個成年人,出入各種場所都不需要父母陪同,衣食住行都是自己打點,卻依然還要把父母的影響和塑造掛在嘴邊,這完全就是一種不想承擔自我成長、拒絕長大的表現。

  把你如今的表現都追根溯源到原生家庭和父母,只能說明你並沒有打算對自己的人生負責,且把不如意都歸結到他人身上,你犯的錯、糟糕的經歷都還在找父母做“替罪羊”。他們真的就該背這個鍋嗎?即便你的確受到了一些負性的影響,它們就真的無法擺脫嗎?……

  即便你在回顧過去的時候真的講不出一點正面和值得肯定的部分,你還可以思考一個問題:這麼艱難的過去,看起來滿滿的都是悲傷和不如意,你是怎麼成長過來的呢?

  這個問題能讓你看清自己,能讓你意識到生命中曾經活動過的、積極的東西,因為在糟糕的成長環境中你依然能長大走到現在,你的身上一定存在著內在能量,或者在其他層面具備解決問題的資源。……

就這樣,那些童年創傷的陰影,竟在閱讀過後,漸漸鬆開了心結……

 

與您分享:《他們不是「禍害」你,而是「拯救」了你》

一提起心理學,十有八九會有人說,我了解一點。而這點了解往往指向過去的生活,尤其是我們的原生家庭和親子關係,他們還會說,我知道的,原生家庭對我們有著深刻的影響,甚至會持續一生。

「我現在性格很孤僻,是小時候父母對我很嚴厲,不准許我出去玩,所以我跟同伴接觸少,養成了這樣的性格。」

「我父母感情不好,經常吵架,讓我很害怕婚姻,我現在恐婚其實就是因為父母沒給我樹立好良好的榜樣。」

「我一直想出國留學,但父母沒辦法在經濟上支持我,他們覺得在國內就業就挺好的,所以我現在只能做我不喜歡的工作,按部就班的每天朝九晚五。」

簡而言之,他們的一切都是父母造成的,而這一切往往都是自己不想要的、不滿意的、負性的。

我在前幾天推送的《有一種人,叫「職業差評師」(註)》裡講到,那些習慣批評和指責的人或許模仿和沿襲了父母對待他們的方式,很多人表示認同。這話也的確不假,但我想表達的重點是「模仿」和「沿襲」,而不是強調父母的對待方式。

這就是說,是我們選擇了「模仿」和「沿襲」,而不是選擇了「改變」和「創造」,這完全是你自己的事情,跟父母有什麼關係呢?

如果說時光倒轉,你未滿十八歲,很多東西是你無力擺脫和改變的,我可以理解。

但現在,你已經是個成年人,出入各種場所都不需要父母陪同,衣食住行都是自己打點,卻依然還要把父母的影響和塑造掛在嘴邊,這完全就是一種不想承擔自我成長、拒絕長大的表現。

把你如今的表現都追根溯源到原生家庭和父母,只能說明你並沒有打算對自己的人生負責,且把不如意都歸結到他人身上,你犯的錯、糟糕的經歷都還在找父母做「替罪羊」。

他們真的就該背這個鍋嗎?即便你的確受到了一些負性的影響,它們就真的無法擺脫嗎?

我從不否認過去經歷對我們的影響,尤其是創傷性事件,以及至親帶來的傷害,在我們還沒發展出獨立人格的孩童時期,我們的確可能不加分辨的吸收著這樣的影響,因為還不具備判斷、分析的能力。

父母要我們做的事,我們不能違背,不合理的要求我們無法反抗,每天生活在一起,他們舉手投足都對我們產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如果就這樣的解析繼續講下去,人生就真的太簡單了,既然你認為這些影響都無法改變,往後的人生便不再需要任何努力和付出了,因為按照這種說法,人生模型都已刻畫好,無論你怎麼做,都逃不出某一種設定。

每個人都有滔滔不絕的故事可講,就是你的人生如何「被決定」。

看似原生家庭和父母「禍害」了你,其實換個角度想,他們其實「拯救」了你。通過這種解析方式,你會發現,原來一切都可以歸咎到過去,你的落魄和失敗都源於父母和家庭,那就跟你沒關了啊,你是受害者啊,你可憐啊,你變成這樣都是他們害的啊。

你再也不必背負對自我的否定和責備,再也無需在犯錯之後聲淚俱下的致歉,你只需振振有詞的說一句,這都怪我的父母。他們的「不合適對待」把你從對自己負責的壓力下「拯救」了出來,讓你就此落得了輕鬆自在。

這就是很多人的現狀,一面咒罵自己不堪的過往,一面還想要博得同情,最終的落腳點都是一樣的——我並不準備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沒什麼可憐的,如果說可憐,那也只屬於過去。沒什麼不能改變的,如果說不能改變,那也只是因為他們不想改變。

了解原生家庭的意義不只是讓你知曉過去對現在的影響,這僅僅是第一步而已,最終目的是在明白問題所在之後去修通、去解決,從而能真正接納、改變自己。

如果你想逐漸脫落原生家庭對你的影響,有三個方法可以嘗試。

1)跟父母直接溝通

這是最好的方式,也是一個成年人該有的姿態。很多時候我們不能修通自己,是因為情緒受阻,而表達就是一種情緒的釋放。

你可以把沉積在心裡多年的感受告訴父母,也可以講一講哪些事情讓你記憶至今,他們可能會對你產生怎樣的影響。

這個方法我在諮詢室裡教給來訪者,他們嘗試後反饋最多的是:將那些傷心、不快和難過釋放出去之後感覺好了很多,與此同時,他們的父母也敞開了心扉。

通過溝通,你可能會看到你原本沒曾了解的事實;原來父母也有愧疚和自責積攢在心頭。這是一次你們放下嫌隙真實面對彼此的機會。

有一位來諮詢的姑娘,她一直覺得母親對弟弟偏心而耿耿於懷,從小就感覺不被愛,很自卑。

當她鼓起勇氣告訴母親她的感受時,母親先是意外,之後也很懊悔地表達,不是偏心,也不是重男輕女,只是覺得女孩被驕縱長大後容易軟弱,所以對待她嚴苛了一些,也是因為自己太過嚴苛,女兒會漸漸不跟父母交流,自我封閉,這反而加重了母親的疏離,因為她不知道該怎麼對待自己的孩子。

母親從來沒有不愛她,但的確方式和態度不合時宜,這些年母親從來沒有反思過是不是自己身上出現了問題,這次推心置腹的機會讓她看到了自己的誤區。

如果沒有這次溝通,母女倆很有可能繼續揣著各自的心事,隔閡會越來越大,女兒可能會越來越自卑,母親會越來越無助。而那次以後,她們會時不時討論如何能相處的更融洽,彼此需要什麼樣的對待方式。

所以,如果你願意去改變自己,跟父母溝通是繞不開的一步。

我承認,並非所有的溝通都能達到預期的效果,也的確有些父母自我覺察的能力差了一些,當溝通未果的時候,你依然還有別的途徑解決問題。

2)有的放矢,聚焦當下,不痴纏過去

當我們抱怨過去如何影響了我們自己的時候,一定是因為你現在的生活中出現了一個即時性的問題。

比如,當你思考跟戀人的關係是因為一次爭吵,回顧工作方法是否得當源於近期工作業績不佳。聚焦於解決眼下暴露的問題,更具有現實意義。

舉個例子,雖然你潛意識裡學習了原生家庭中父母的相處方式,也是如此跟你的另一半互動,那麼你要做的是總結出這種相處方式中可能造成問題和隱患的部分,加以調整。

如果你之前學到的是打壓和貶損,現在應該避免給對方負性評價,多用鼓勵和讚揚的溝通方式。

聚焦於當下問題解決的過程,不但有助於修通過去,它同時也說明你有能力把過去的影響控制在一定範圍內並可以加以改善。

所以,下次遇到可能被原生家庭影響的問題時,你更有正念去觀照當下,而不是把精力全部投放在過去。

3)重構你過去的故事

有一種後現代心理治療的方法叫「敘事療法」,它可以用於生活中的自我治療。

敘事,簡單地說就是如何說出你的故事。當我們總是在講悲傷故事的時候,我們的情緒和態度都會被悲傷渲染,而這個悲傷的故事並不是你生活的真相。

我們在講述任何一件事的時候,都會主觀的加入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有時會在潛意識裡扭曲一些事實。

當你總是念叨過去不夠完滿,家庭不夠幸福,父母不夠慈愛的時候,你給自己書寫的就是一個負面的故事,這個故事裡絲毫沒有提及你從中汲取的養分和積極的成長。

沒有任何一個家庭是完美的,都或多或少存在著瑕疵和殘缺,但這不意味著你要抹殺溫暖和正能量的部分。

當我們習慣於不停複述那些傷害和齟齬的時候,我們也在不斷自我灌輸著「我的家庭很糟糕、我的父母很差勁、我的過去很失敗」這樣的印象,就是在這個過程中,讓我們漸漸遺忘那些本來美好的部分,你的成長故事從此也只剩「悲傷」的烙印。

下一次,再觸及這個問題,你可以嘗試更全面的去重構你的過去。你也可以試試問問自己,真的沒有一點正面的東西存在嗎?還是你選擇了用消極壓抑積極的存在?

即便你在回顧過去的時候真的講不出一點正面和值得肯定的部分,你還可以思考一個問題:

這麼艱難的過去,看起來滿滿的都是悲傷和不如意,你是怎麼成長過來的呢?

這個問題能讓你看清自己,能讓你意識到生命中曾經活動過的、積極的東西,因為在糟糕的成長環境中你依然能長大走到現在,你的身上一定存在著內在能量,或者在其他層面具備解決問題的資源。

其實每個人都有著與生俱來的雙重故事,一個是問題故事,一個是解決的故事,而重新解構和講述你的故事,就是讓你能夠看到另外一個層面,發現你未曾察覺的主觀真相。

所以,嘗試把故事的主題換成你曾經的努力,或者是你內在的知識和力量上,能幫你自我引導走出困境。

以前看過一個話題,哪一刻你覺得自己長大了?我想說,所有的長大表象之下都該有一個共同的內核:敢於真正承擔和塑造自己的人生,而不是成為父母的複製品。

 

作者:大將軍郭,北師大心理學碩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韓寒【ONE】人氣作者。8年心理諮詢經驗,微信公眾號「我們心裡都有病」(ID:staynormal),圖書作品《對於自己,你還是個陌生人》正在熱賣。

《他們不是「禍害」你,而是「拯救」了你》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Rkyxgg.html

 

註:職業差評師就是專業給網上賣家差評,以此來敲詐和勒索,迫使賣家屈服,並要求你提供相應的“賠償”以此來獲利的網上買家。職業差評師是由淘寶網等網路購物平臺催生的新興職業。淘寶上有很多惡意買家做起職業差評師.專門以給網店差評為手段索要網店錢財,甚至還出現多人合作的“團夥作案”,給淘寶賣家造成巨大傷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愛在生命缺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