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G_1266

  近日有位粉專的網友留言:「同學,並不是只有你意外失去你的寶貝。很多人都有相同的經驗。將自己的人生寄託在外界的神靈,也許是很方便的法則,但,那不是人生的究竟。」(我並不認識她,不知為何稱我同學?後來可能她自己覺得不妥又把留言刪除)

  剛看留言時確實有點難過,因為這個留言凸顯出留言的人根本不懂失去孩子的父母遭受到什麼折磨?真的很多人都有失去寶貝的經驗嗎?真的是這樣嗎?「白髮人送黑髮人」、「柔腸寸斷」、「痛徹心扉」這些細膩的情感文字,許是只有身歷其境的人才能感同身受的吧!

  欣宜離開我們已經六年了,在外人看來,喪女的傷慟終究會有恢復的一天,但對我來說,思念愛女的心卻超越了時間與空間,而且永遠永遠都不會消失的;失去愛女的悲傷也許會有所改變,但心裡的傷慟從來不會從生命消失。

  就如同梅樂蒂‧碧緹對於悲傷的某些文字:「我不需要別人告訴我走出悲傷需要多久時間,只要不會傷害別人,要怎麼悲傷那是我的事,陷入悲傷這段期間,我不會評斷悲傷過程的是與非,我會把生命帶來的改變,視為人生的一部分。」我無須試圖說服他人,也不用努力表現,別人如何看待我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如何看待我自己。我有我自己的人生,我有我自己的故事,別人不一定知道。

  經過幾天的沉澱,想起雜譬喻經裡的一段記載:『有一老婦獨生一子,寵愛有加,認作終身所託。一天,獨子忽然得病命終,老母撫屍痛哭,悲不自禁。佛陀憐憫她的哀情,指示她:「到沒有死過人的人家,索取吉祥草一把,自然可以令子復生。」於是老母沿戶拜訪,見人就問:「府上曾經死過人嗎?」眾人皆答:「祖先以來,都有死過。」如此經過數十家,家家都死過人,因此老母得不到吉祥草,悵然而歸。佛陀這才開示:「自有人類以來,有生必有死,生死乃自然之理,何必為一子之死而悲痛不已!」老母豁然而悟。

  也許這個留言---就是要我學習這位老母親的豁然而悟吧?是這樣的嗎?

  活著已經很不容易,能把一天過完就很值得感謝自己。不管別人如何評論,但是只要發現自己有能力平靜地看待曾經讓我痛苦的瞬間,不管是笑著哭著我都還活得好好的,我就要給自己按個讚,別人要怎麼說都沒關係。

  有時,我們必須成為那一雙讓自己勇敢起來的手,牽著自己去面對內心不舒服的感受,透過反思自己的行為,會發現在我周圍的人事物都是我的老師,而這個就是我正在學習重要的課題。生活中遇到的每一個障礙,都在教會我如何面對接下來的人生旅程。

  所以也許這個留言就是在提醒我,六年了-現在是將身上背負的沈重包袱放下的時候,慢慢地與過去告別。我是必須面對新的人生,重新尋找生命的重心和意義。

  三十幾年的婚姻生活,忙著張羅三餐,忙著孩子們的教育,忙著照顧他們的身體,又忙著丈夫的生活起居及事業前途。三十幾年來,當他暢談他的抱負、他的夢想、他的挫折、他的快樂,我總是安靜的聆聽著,偶爾也會鼓勵或安慰他幾句。至今也不曾後悔這份抉擇,丈夫的事業成就,兩個大孩子優秀的表現,都是我感到最驕傲的。

  如今把心靜下來,才能看到,我,除了太太和媽媽的角色,還可以有什麼角色?被迫空了一個「欣宜媽媽」的角色、空了六年的時間,終於讓我重新反省,當我把這二十幾年來最重要的東西放掉,我還剩下什麼?

  如果什麼都沒有了,還剩我自己啊!不管什麼角色失落,還有我「自己」這個角色啊!

  回顧這段時間走過的路和做過的事,帶著感恩的心擁抱自己、鼓勵自己、肯定自己、疼愛自己,我學到了如何在人際關係裡設定健康的界線,我學到了更加地尊重自己的意願和感受,也依循自己的心創造了很棒的事物。

  所有發生的事都在反映我的自我價值,都是在教導我更接納自己、尊重自己、照顧自己。把自己的力量拿回來,這是在自我成長歷程中,非常重要的學習。而開始的第一步,從我的「意識」改變,願意告訴自己:「我允許事情自然的發生,我允許自己成長及強壯,成為我自己最重要的保護者。」

  詩人席慕蓉說:「每首詩,都是生命裡的長途跋涉。」我要說:「每次的發文,都是心情的幾度炎涼。」人生幾度秋涼後,我多了些智慧與勇氣,許多的不平不安不靜也都沈澱了下來,我彷若重生一般,活出一個能自我看見,能去愛,也能被愛,愈來愈有力量的自己。感謝一切的同時,最重要的是—感謝自己。

#紀念欣宜逝世六周年
#告別與放手是人生最艱難的課題

 

1994468276.jpg

 

 「放手,才能重新握住」-2018-08-11    發文

IMG_1572.jpg1

IMG_0416  

  時間過得好快,倏忽之間欣宜離開我們已經五年了,感覺很長也很短,五年來我出版了一本書《愛在生命缺口,行向圓滿之旅》、開了兩場「只有盡力,絕不放棄-張瑛娟與欣宜的故事」的畫展、陪欣宜姊姊-欣潔打了一場立委選戰、幫欣潔開了一家「有心咖啡」、上台走了一場秀、跳了一段草裙舞、參加搖滾爺奶說故事,也和欣宜爸爸一起去了好多地方旅行……等等。

  我似乎做了很多很多事情,但卻是有如夢幻泡影般一點也不真切。就像是處在一種「空虛」的狀態—那種空了一個角色、空了一大段時間,心也已經空了一大塊,似乎做什麼都使不上力的茫然。這五年來,感覺就像是繞著迴圈在行走般,以為自己一路向前,卻是不斷走回原點。永遠失去我的心肝寶貝,不是輕易能說出口的,唯有被真實觸動的那一刻,被日常與生活封印的思念與悲傷就會一湧而出。

  悲傷療癒是條漫長的路,療癒的過程,就像是走在一條長廊裡,它是需要時間的。面對喪女之痛的打擊後,必須花很長的時間才能擺脫傷痛的糾纏。媽媽願意選擇將悲傷化為祝福,坦然接受生命的無常與無解,不再執著曾經的傷痛,過程雖然辛苦,但是煎熬的痕跡,卻可以讓自己更堅強,更有勇氣,也更有力量,讓重生的生命,綻放更大的光芒。

  愛到極致就是放手,「放手,才能重新握住」,人若握緊拳頭,他的手便無法拿起任何東西,所以必須放開緊握的手,才能再重新握住不同的東西。雖然媽媽還是會常常想起欣宜寶貝,也會覺得傷心,但是,這些都是正常的,重要的是,我願意溫柔地對待自己,朝著和諧與安定的方向前進。我需要的是把我自己空缺的那部分找回來,成為完整的我,重新開展新的生活!!

 

http://f4.wretch.yimg.com/wanda0417/18/1501741263.jpg  

 

重新擁抱希望與人生-2017-08-11發文

張瑛娟-01(1)  

  今天(2017-08-11)是欣宜寶貝去世四周年忌日,這四年來對欣宜寶貝的思念從未停止,當白天太多角色與身分,或是太多的自我禁令與環境的不允許,只有在夜晚來臨,才允許自己釋放內在哀慟的情緒,感受到心如刀割的痛楚。

  悲傷一直都在,像是沒有盡頭似的,四年來我以自己的方式摸索著療傷止痛的方法,逐漸能接納欣宜寶貝已經永遠離開我的事實,慢慢重新適應一個欣宜已不存在的生活,重拾力量與勇氣重新出發,看見自己所擁有的一切美好,看見親愛的家人與親友的愛與關心。

  因著欣宜的帶領我真實地接觸生命也靠近死亡,開始明白了人生真實的苦痛,也真正體會到生命的艱難。在無力逆轉死亡到來的巨大黑影下,我學習了臣服、謙卑,也學習了慈悲和溫柔以待生命。正因這巨大的傷痛讓我學習了更柔軟和慈悲,於是我更能夠在別人身上察覺到相同的傷、感受到同樣的痛,並支持陪伴人們的療癒過程。

  在她離開人世後,其實還有更多更難,需要繼續學習的生命課程,而我現在最迫切要學習的是,告訴自己不要一直為失去她悲傷,而要為曾經擁有這麼棒的孩子感到欣慰,重新擁抱希望與人生。她犧牲自己的生命來教導我,所以我當然必須努力學習,哀傷是個自然的過程,我希望能在失去中慢慢轉化自己,重新發現生命嶄新的意義。

  沒有了欣宜,我們的生活再也無法一樣了,不過,現在的我依然會持續將每天看到的美好和感動,在心中和她分享,我要讓她知道,即使在她離去後,媽媽還是會繼續努力堅持走正確的路,做個讓她引以為榮的媽媽。她此生引領我的成長也還會一直繼續,我會繼續思索,繼續領悟。我也會在有生的每一天,在我的心裡緊緊擁抱她,親吻她,告訴她媽媽非常思念她。媽媽永遠愛她!

 

 http://f4.wretch.yimg.com/wanda0417/15/1994468307.jpg  

 

108  

 《三年之後,我依然還在努力學習》-2016-08-11 發文

  2013年8月11日,欣宜因為呼吸衰竭告別了這個世界。告別之後,我以自己的方式摸索著療傷止痛的方法。但是有些人生的悲慟,真的是怎麼都不會消失的⋯⋯只能把放置的位置,往內心更深更深的裡面放,不再輕易被看見、被打擾。

  欣宜離開我們已經三年了,但這段哀傷歷程並沒有進程時間表,雖然大家都說要快快走出悲傷,然而,要如何承接自己沉重巨大天人永別的痛苦,又必須找到可以活下去的理由,於我而言無疑都是困難重重的挑戰

  孩子的去世,對父母來說,捨與不捨都是一段心痛的掙扎,但也唯有容許悲傷存在,直接面對悲傷,並將悲傷化為繼續走下去的力量,相信在時間的淡化下,方能真正遠離陰霾,讓生命的陽光再現。

  因為愛,我們感受生命的難捨及難離;因為愛,我們學習放手與祝福。最後,也因為愛的牽引,我們療癒了傷痛,真實的與生命的苦痛和解,真正的領會了,穿越了苦痛,明白唯有愛,是生命的終點。我們不再只是畏懼死亡的發生,而是領受到,即使是生死告別,因為愛的存在,我們仍能選擇美麗的告別,溫暖及恬靜的善了此生的情緣。

  三年之後,我依然還在努力學習--如何說再見。

 


http://f4.wretch.yimg.com/wanda0417/15/1994468307.jpg  


 


http://f4.wretch.yimg.com/wanda0417/18/1501741263.jpg

 

 《學會照顧自己的悲傷》-2015-08-11 發文

  兩年了,沒想到時間過得好快啊!欣宜離開人世至今(8/11) 竟然已經兩年了,這兩年來我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著她,只要一想起我的寶貝女兒,我總是淚如雨下悲痛萬分。我很清楚的知道,我的悲傷將沒有結束的時候,只要我有生之年,只要我還在呼吸,失去心愛寶貝的傷痛便會永遠存在。

 

  每個朋友都跟我說,要放下、要加油、要照顧自己和家人,或是,她現在無病無痛沒有牽掛了……,雖然知道親友的安慰都是出於誠心,也知道應該照著他們說的那些積極正面的方向去想去做,所以表面上裝得樂觀堅強,其實一旦悲從中來,我幾乎就像溺水般喘不過氣來。壓抑自己的悲傷,只是為了不讓別人擔心,大家都要我快快走出悲傷,但沒有人瞭解我內心的煎熬,我根本活不下去啊。我只知道,從欣宜寶貝辭世那一刻起,部分的我彷彿也跟著一塊兒死去了。

 

  直到近日,我才開始能閱讀別人談死亡,談訣別親人的書籍,我才知道自己「走出悲傷」,也「走過悲傷」。「走出」只是拒絕接受與感受悲傷,長久下來,生命會處在空洞與麻木狀態,失去活的熱情與動力。而「走過」則是感受悲傷感受愛,感受低落與感受熱力。這種感受會讓人「學習勇氣的功課,以及生命智慧的功課,洞察生死意義與生命核心價值的高度智慧。可以將這份淤積在心上的痛楚轉化成生命繼續活下去的勇氣」。

 

  最近閱讀了一本好書《活出意義來》,作者是開創「意義治療法」聞名於世的弗蘭克教授(Viktor E. Frankl)。書中記載一則他的生命故事。

 

  有次,一位年老的全科醫師來看他,這位醫師患了嚴重的憂鬱症,因為他最摯愛的妻子死了,此後,他一直無法克服喪妻的沮喪。弗蘭克教授心想:「我該如何幫助他?又該和他說什麼話呢?」

 

  那天,弗蘭克教授問全科醫師:「如果您先離世,而尊夫人繼續活著,那會是怎樣的情境呢?」全科醫師說:「喔!對她來說,這是可怕的!她會遭受多大的痛苦啊!」

 

  弗蘭克教授說:「您看,現在她免除了這痛苦,而那是因為您,才使她免除的。現在您必須付出代價,以『繼續活下去』及『哀悼』,來償付您心愛的人免除痛苦的代價。」

 

  弗蘭克教授說明「意義治療學」的基本信條,人主要的關心並不在於獲得快樂或避免痛苦,而是要了解生命中的意義。每個人存在於世,都有他的使命及生命的意義。而意義治療學認為「能夠負責」是人類存在最重要的本質。想想:我現在有能力為親友、社會、國家,乃至為世界負責,這是多麼有價值的生命存在。

 

  過去二十一年我每天看著欣宜寶貝承受著病痛的折磨,活著那麼辛苦,而我對這一切竟都無能為力。這宛如凌遲般的感覺,就好像是一把利刃狠狠地往我的心裡頭不斷地刺下去,那種痛,是無以復加,也無法形容。而如今她終於解脫了,終於不必再受苦了,卻是必須母女天人永隔,這又是多麼令人心碎啊!

 

  「未經長夜痛哭者,未足與語人生」,經過這兩年來最悲痛的沉溺,終於明瞭這句話的真諦,雖然失去心愛寶貝的悲傷還是會繼續,但就如同趙可式教授所言:「悲傷如同沙漠,要度過,必須流汗流血,非常辛苦。但如果不一步一腳印地走過,將悲傷壓抑,就會造成日後身心疾病。而度過悲傷的方法是允許自己脆弱,不必堅強;允許自己哭泣,不必忍淚;允許自己孤獨,不必合群;允許自己舔傷,不必假裝;允許自己休息,不必勤奮;允許自己憂鬱,不必歡樂。若全心投入這些情緒,你就知道什麼是痛苦,什麼是愛,什麼是悲傷。你就會感到人生的可貴,能感覺、能體驗,而非麻木不仁,而你的存在是真實的。」

 

  而今最重要的是我要更努力學習怎麼讓悲傷的出現不具傷害性,學會照顧自己的悲傷,並將悲傷的能量轉換成另一種滋養生命的能量,好更貼近生命,更加體悟人生的意義,這是我對自己深深的期許。只是,寶貝,媽媽真的好想念你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愛在生命缺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